首页
>>校园文化>>名师风采
>>正文

2024年绍兴市“名优教师”风采展示(四)
发布日期:2024-09-19 14:1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政治处(人才工作处、教师工作处、内部审计处)、直属机关党委
分享:


徐磊:启迪乡村孩子的科学梦

诸暨市姚江镇直埠小学科学教师,浙派名师。

一根胡萝卜,一把勺子,一盆水,他在课堂上利用这些日常物品,带领学生用勺子挖出“胡萝卜版的独木舟”,开展独木舟模型研究,认识船的外形、结构和稳定性、阻力之间的关系。最近,这堂由徐磊老师执教的《船的历史》相继被全国小学科学网、浙江省网络教研联盟会议展示,获赞无数。

该堂课从学生已有的对船的认识出发,以“分析课前问卷——自主探究船的发展史——制作胡萝卜独木舟模型——测试胡萝卜独木舟阻力”的科学探究实践为明线,同时又以课程思政为暗线,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船的发展历史,激发爱国情怀。

他从教21年,扎根农村学校13年。作为直埠小学唯一的科学专职教师,他一直坚持“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结合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利用身边的现有资源,用一堂堂生动有趣的科学课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点亮了乡村孩子的科学梦。他把学校一片片闲置空地变成了校园小农场兼科学探索基地,种上了桑树等作物,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观察到各种植物的特性和成长过程,也能了解到蚯蚓、蚱蜢、青虫等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而小农场里产的番薯、玉米、黄瓜又是徐磊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奖品。此外,他带领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陀螺、水哨子等传统玩具,探索其中的科学原理。他深知,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这样的科学教育模式,让他的课成为学生心里最期待的课之一。“我们特别喜欢徐老师的课,常常会迫不及待地跑到徐老师办公室去问下节课会做什么实验”,直埠小学学生说。

他的课堂教学理念也在各级教学比武中得到了认可。如2018年他获得了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并代表浙江省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课堂教学展示与观摩活动。

虽然身处农村学校,但徐磊从不因为科研氛围相对薄弱而停下学习进取的脚步,而是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他担任了小学科学姚江镇教研组长、诸暨市教研大组副组长、诸暨市名师工作室导师,常常手把手地带青年教师磨课堂、做教研;作为浙派名师,他带领自己的团队一次次深入省内外科学教育相对薄弱地区送教、支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教育共富。


余旭红: “魔力老师”让学生爱上数学

柯桥区浙光中学正高级教师,曾获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浙派名师培养对象、绍兴市第三届名师等称号。

“函数这个看似抽象的数学概念,其实就在我们生活中……”在3月份举行的2024年浙江省初中数学乡村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中,余旭红的《函数性质探索的再出发》好评如潮,充分体现出她对“可爱”的追求。她以花卉种植基地怎样规划所需的篱笆最短长度这个真实问题,带领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再进行数学模型的构建和解答,最后回到真实情境去验证和优化。

针对学生入学时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较多学生基础薄弱的情况,余旭红从2015年起创建了基于“个性化助学”的四学课堂,即“课前预学、课中互学、课末讲学、课后研学”,鼓励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由一名学生担任学习导师,在四学课堂中落实个性化师徒结对助学。

四学课堂让数学学习充满关爱。学生在交流合作的预学中,实现自由奔放地思考;在教学相长的互学和讲学中,实现互帮互助的温馨;在团队合作的研学中,实现创意无限的探索。由此,学生逐渐克服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不断取得令人惊喜的成效。如学生家长所言,“个性化助学不仅让孩子鼓起勇气学习数学,更让孩子懂得感恩,进而去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

目前,四学课堂已在省内外取得一定影响力,但研究的脚步没有停止,作为柯桥区初中数学探究工作室导师,余旭红带领团队在让数字化技术无痕融入学科教学、参与个性化助学上不断取得突破。

热情幽默的余旭红被同事、同行、学生亲切称为“老余”,而资深的“老余”身上总有一股学生般的求知欲,为了她心中的理想课堂,一直在学习着探索着。


张静波:一路耕耘一路歌

嵊州市鹿山街道中心小学教师,高级教师,绍兴名师、绍兴市学科带头人。

1990年,嵊县师范毕业的张静波,只因实习执教的一堂数学课被指导老师肯定,从此一口咬定了“数学”。

她致力于营造润泽课堂,以爱换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形成了“循因求联、质疑创新、简洁高效”的课堂教学风格,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并应用知识,学生的数学成绩大幅提升。她努力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让学生每天抽几分钟充当小老师说题,让学生在说题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在学习上变得越来越自信。她指导学生撰写数学日记,探索日常活动中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爱上数学。

张静波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她多次任教寄宿班,寄宿班的学生远离父母,她总是主动关心他们,课后跟学生聊天、谈心,送文具、书签、贺卡等小礼物给他们,一有进步就及时鼓励。学生们也愿意围在她身边,和她倾诉学习和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学生们说,张老师虽然在纪律、作业等要求上比较严格,但处事公正,上课轻松幽默,下课后也会陪着他们玩乐,就像朋友一样。

随着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她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成立了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她乐于帮助年轻教师在专业上成长,热心指导学校同事、工作室成员赛课、磨课。她先后担任绍兴市数学骨干教师的实践导师、绍兴文理学院的实习指导师、“青蓝工程”导师,指导的徒弟纷纷成为学校骨干,多人获评绍兴市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指导教师打造的品质课堂获省一等奖,带领的数学教研组获省市级优秀教研团队。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她将继续不忘初心、倾情付出,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陪伴他们幸福成长。


朱彬:用“爱的翅膀”架起“连心桥”

援疆教师,现任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鲁迅小学校长兼阿瓦提教研中心副主任,曾任诸暨市璜山镇桥下小学校长兼读山小学校长,曾获浙江省“一师一优课“、绍兴市”品质智慧课堂“一等奖等荣誉。

“我们用爱成全爱,用梦想唤醒梦想。我们播下美的种子,化作滋养心灵的力量。”这是朱彬为援疆工作写下的诗歌——《爱的翅膀》节选。

朱彬是我市第十一批援疆教师中唯一一名横跨两期的成员,即开展为期3年的教育援疆,目前在阿瓦提县已工作了一年半。千里之外,他用“爱的翅膀”,架起绍阿两地教育共发展的“连心桥”。近期,他作为援疆工作的“老熟人”,陪同我市第十一批第二期援疆教师抵达阿克苏,并细致地做好经验介绍和工作对接,帮助援疆老师们快速适应,更好地投入工作。

新学期,他的工作日程表排得满满的。负责日常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同时,他忙着邀请绍兴名师在线上指导阿克苏本地教师解读新教材;忙着为阿瓦提县鲁迅小学开设一门科技类社团新课——“小小发明家”;还忙着筹办一场绍阿两地学生书法展。

他在阿瓦提县鲁迅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课是学生们的“心头宝”,经常是他还没走进教室,教室里期待已久的掌声就响起来了。他精心对接组织的丰富多样又有针对性的教科研资源和活动,则是当地教师们的“心头宝”。他曾参与邀请浙派名师专家团中22名小学语文教师到阿瓦提县开展系列讲座,也曾组织10名阿瓦提县教师赴绍兴进行为期2周的跟班学习。

进疆后,他积极组织师徒结对开展“传帮带”工作。曾指导当地教师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阿克苏地区一等奖等荣誉,其中2名教师获评阿克苏地区“十百千”骨干教师。

朱彬注重以文化人,牵头创办了阿瓦提县鲁迅小学校报《立人报》,积极发挥摄影特长,主动参与“跟着镜头游遍中华”绍阿两地摄影联展的策划和组织工作。他紧密联系绍兴“大后方”,开展一系列绍阿学生互动活动,助力“石榴籽工程”多线出彩、多点开花。比如,他带队开展绍阿“心连心”夏令营,让两地孩子线下亲密互动;他用心开展两地学生书信交流,目前已有20多所绍兴学校与阿瓦提县中小学开展多次书信交流;他用情举办绍阿两地“同过一个节”“同上一堂课”“同读一本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两地学生加强交流、增进交心。


朱晨霞:让教研在农村学校“燃”起来

新昌县拔茅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曾获绍兴市学科带头人、浙派名师培养对象等称号。

从教20年,朱晨霞扎根农村,先做了5年的高中教师,又做了5年的中职教师,再调入拔茅中学任教初中数学至今。一开始,作为青年教师,她积极主动地接下了公开课等教研类任务,认真钻研数学课程标准,向老教师和教研员虚心请教,通过精心备课,不断磨课,反思教学,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几年后,她的教学课开始频频获奖,其中《立方根》被评为国家级优质课。“原来我们薄弱的农村学校老师也能走出这么好的专业化成长之路!”朱晨霞的经历在学校教师群体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学校也因此出台了相关激励制度,鼓励教师踊跃参与教科研活动。两年前,新昌县教体局也加强了专家指导力量,在共同努力下,教科研热情已在拔茅中学“燃”起来,学校的优质课、课题、论文等获奖数量逐年上升。

“老师们反感的是形式主义和空洞的东西,因此我们坚持教科研是服务我们的教学、我们的课堂的,公开课就是常态课,这样老师们的积极性就高了。”朱晨霞说。

朱晨霞也一直在用教研服务自身的教学工作。面对学生在学科学习上呈现的两极分化现象,她因材施教,领衔做好学校分层走班工作,尊重学情差异、体现学科本质、转变教学方式,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面对自己班里基础差的学生,她有教无类,了解薄弱成因,然后细化分组,利用中午等休息时间分模块为他们补课。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些学生的数学成绩大幅提高。

从绽放自己,到助力其他乡村教师共学共研共提高,朱晨霞在振兴乡村教育事业中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