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动态>>图文报道
>>正文

柯桥区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厚植学生成长沃土
发布日期:2024-10-30 15:1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分享:


科学教育是布局未来的教育。近年来,柯桥区教体局遵循系统优化、资源集成、统筹联动、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强优化教育资源、建设教育力量、拓展育人模式等多项举措,积极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用科技之光点燃乐学之心,不断推动科学教育开花结果。

优质资源串联成珠,打造科学教育“学习场”

如何满足“双减”背景下学生多样化的科学教育需求?柯桥正努力给出答案。

丰富课后服务供给,柯桥区投入1000多万元开设313个区级重点课后服务社团,其中包括机器人编程、车辆模型等100多个科创社团。这些科技感十足的社团备受学生欢迎,他们在社团教师的带领下,静心研究、动手实践,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课堂不限于教室内。一到节假日,盘古化石馆、气象灾害体验中心、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普基地里,前来打卡体验的学生群体一批接着一批。基地里众多科技模型和“黑科技”,让学生们直呼过瘾。为丰富学习资源,各学校打破主动牵手社会“大课堂”,紧密联系高校、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以及高新科技企业,建立馆校、校企合作机制,开展主题式研学,成为学生喜爱的“行走课堂”。

与此同时,柯桥区常态化举办中小学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信息技术创作大赛、青少年人工智能挑战赛等赛事活动,各校蓬勃开展“我爱异想天开”等校园科技节,以赛激趣、以赛促学,造浓校园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

科学教育成为“孵化”学生科学精神的有力抓手,不断结出喜人的成果。截至目前,全区学生作品获得实用新技术类发明专利39项;实验小学STEM项目登上全国STEM教育发展大会,成为全国top10十佳团队项目;杨汛桥中学、安昌中心小学等多个科创社团,在国家级、省级赛场上频频摘金夺银,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一张张“金名片”。

专业力量多元融合,打出队伍建设“组合拳”

新学期刚开学,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小学“瓜渚论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沙龙活动拉开序幕,其中项目化学习成为此次论坛交流主题。校园植物大侦探、水资源保护行动、餐车设计项目挑战……老师们围绕开展的系列实践活动共享经验、共促成长。

随着项目化学习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深入,像中国轻纺城小学这样的专题研训在全区各校不断涌现。

“科学教育是一个跨学科的复杂系统,强调的是一种整体性教育,涉及数学、科学、技术、社会、工程、环境等多学科内容。”目前,我区重点打造一支由科学和信息科技老师为主、非科学老师为辅、校外科学和信息技术辅导员为补充的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实现“学科+科技”融合。

柯桥区教体局积极开展“专项培养、示范引领”研修,从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考核“人人过关”,到为科学老师、信息技术老师量身定制的人工智能教育32学分培训,再到覆盖每位老师的项目化学习理念普及,不断更新教师科学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专业施教水平。如今,科学教育已成为共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资源探索开展“跨学科”实践,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自觉行为。

持续多年开展 “老科学家进校园”活动,施一公、卢汉、刘大禾等院士专家加入科普队伍,化身科普“引路人”,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科学前沿动态,为孩子们打开科普“新视界”。随着家校协同不断深入,更多从事科技行业的家长志愿者主动走进校园,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科技知识。

人工智能网上拓展,实现城乡共享“科学梦”

作为首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和省级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先行探索的学校和名师工作室积累下不少优质教育资源。

如何让优质教学资源不仅限于几所学校,让更多学校“触手可及”,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此,柯桥区教体局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数字化转型,探索出具有区域特色的“1+3+N”柯桥模式,即依托柯桥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人工智能互联网学校”,下设信息学、创意智造、机器人3个互联网社团,同时融合80多所中小学云上智创空间资源,以一体化贯通式培养开辟科学教育新赛道。

一根网线,联结起城乡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成果惠及更多学子。全区中小学生通过“一线一屏”,就可以和城区学生同步实时收看精品课程开讲,也可随时随地浏览各校智创空间的科技作品。

“人工智能互联网学校”,成了教师教学的生动空间,也成为学生自主探索的知识沃土,让农村学校的科学教育有了更好的“打开方式”,逐渐成为变革教学形态、城乡同步提质的一个重要支点。《互联网社团:数字化赋能创新人才培养》成功入选全省城乡教育共同体典型案例。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柯桥实际,积极探索课内外融通、大中小衔接、校家社协同的科学教育新路径,使科学教育成效转化为柯桥落实‘双减’政策的生动实践。”柯桥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