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琴缘 “吹”响四海——第四届华夏口琴艺术节在新昌举办 | ||||
|
||||
近日,第四届华夏口琴艺术节在新昌举办,世界顶尖口琴艺人欢聚一堂,共襄盛会。据悉,本届华夏口琴艺术节,4000人次参加比赛,为历年之最。 悠扬的口琴声在山城上空回荡,唤起了人们许许多多回忆,那些童年往事、故乡怀想一幕幕浮现。 以节为媒,以琴会友 7月29日晚,新昌尹桂芳大剧院高朋云集,琴韵悠扬,第四届华夏口琴艺术节在新昌礼泉小学口琴乐团合奏曲目《黄河》中拉开帷幕。据了解,华夏口琴艺术节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口琴节会,是中国口琴人的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前三届分别在北京、广州和兰州举办,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口琴音乐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中,口琴只是闲暇时吹奏的小玩具,而对于口琴爱好者们来说,口琴音乐可以与流行乐、爵士乐甚至摇滚乐相融合,表现出独特的音色。小小的口琴发出犹如小号般的亮丽音色,达到乐队的演奏效果。 光影喷泉成了清凉的帘幕,清澈的乐声伴随夏夜晚风飘荡。7月31日晚,新昌康乐广场城市阳台星光熠熠,一场露天音乐会在这里进行。舞台之下座无虚席,席外更是围满了闻琴而来的观众。 身着黑色套装的马来西亚口琴演奏家胡志健带来三首半音阶口琴独奏,《Hava Nagila》(以色列民歌,意为“一起快乐吧”)起场低沉,稍后旋律螺旋般环环相扣,动力十足,极具异域风情;《Playing Love》(演奏爱),电影《海上钢琴师》插曲,有钢琴伴奏,口琴与钢琴美妙律动,在优雅舒缓的音符中展现了深沉爱意;《Begin The Beguine》(开始比津舞)这首爵士曲,带点戏谑俏皮,像是滑着太空步,指引人们掠过流光溢彩的镀金时代,感受繁华、喧嚣和浮光。 胡志健对于这三首曲子的选择有自己的用意。“我想通过这三首曲子展示给大家:口琴不但可以演奏热烈的曲风,抒发深沉的感情,还可以玩出爵士风。”胡志健说。 上海魔幻之声乐团团长赵晨曦演奏了经典曲目《马拉盖那》,他在半音阶口琴中加入复音口琴技巧,听起来就是一个人的交响乐,从含蓄、内敛、深沉到迸发、释放、狂飙突进,阶梯式的音阶爬升,塑造别样的律动与风情。 两个小时的演出,没有人声与歌词,全程用口琴演奏,偶有其他乐器伴奏,观众们却丝毫不觉得单调,全然沉浸其中,与台上的艺术家们共同享受这场美妙的仲夏夜之梦。 与此同时,未来之星口琴音乐会也在举行,礼泉小学星空厅迎来了大批全国各地优秀的小演奏家,呈现了一场高质量的口琴音乐会。重庆黔江实验小学带来大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我的祖国》,阳光口琴乐团永远同在组合表演了小合奏《永远同在》,杭州长青口琴乐团呈现小合奏《樱桃树下》……小小口琴艺术家们的音乐成长之路在绍兴落下足迹。 本次节会期间,除了华夏音乐会等六场音乐会外,根据选手年龄组别,分别进行了幼儿组、少年组、青少年组、公开组、乐龄组的十孔布鲁斯口琴独奏、半音阶口琴独奏、复音口琴独奏、二重奏、三重奏、室内乐、小合奏、大合奏等比赛项目,还有口琴展览、艺术讲座、口琴教师培训等活动。整个艺术节亮点十足、精彩纷呈。 以节为媒,以琴会友。在新昌举办的口琴艺术节让琴友与群众共享音乐魅力,呈现艺术精品,传播口琴音乐文化。同时,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在悠扬动听的琴声中欣赏新昌的秀丽风光,感受“有缘新昌、来了就好”的热情。 国民乐器,三代梦想 口琴是根据中国古代乐器“笙”的发音原理而制成的。相传在200多年前,西方来中国游览者将笙传入欧洲,1821年,德国青年克利斯坦·路易·布什曼以笙为范,将十五支律管连在一起,组成了最早的一支口琴。这件外形看似简单、音色轻柔的乐器,在世界乐器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是中西乐器文化的结晶,也是近代中国引领大众音乐的重要一环。 20世纪初,“金发碧眼”的洋口琴带着中国乐器“笙”之血统,转经日本来到中国。1912年,章氏学堂创建于绍兴新昌,也就是礼泉小学的前身。彼时无人知晓,近百年的风云变迁之后,一支口琴与一所学堂,将产生跨越时空的关联,共同奏出清澈而悠扬的乐章。 1931年,上海生产出我国自制的第一批口琴。它音声柔美、简单易学,门槛较低,即使乐理基础较为薄弱的人也能很快上手,既适合个人独立表演,又便于与乐队合奏,因而,众多口琴爱好者走上了学琴之路,这个小巧的乐器随即受到大众的热情追捧,鼎盛时期的口琴爱好者多达数十万之众,口琴社团也随之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成为当之无愧的“国民乐器”。 口琴价格低廉,携带方便,素有“藏在口袋中的乐队”“口袋中的钢琴”等雅称,曾是最亲民的大众乐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视野中出现的乐器越来越多,那一支曾经平凡得随处可见的口琴渐渐在日益丰富的文化生活中“隐退”,而在礼泉小学的校园里,琴音不断。 据了解,礼泉小学开展口琴特色教育始于2008年,2009年覆盖全校师生,做到了全校师生“人人有口琴,人人会吹琴,班班有乐队”。“15年来,我们的办学规模扩大了两倍,搬入新校区,面积扩大了数倍。县政府主办第四届华夏口琴艺术节,我们协助宣传部、教体局筹备活动,这是我们艺术教育特色品牌建设成果的一次大检阅。”礼泉小学副校长杨天生告诉记者。 口琴作为大家熟悉而又陌生的乐器,一旦响起,大众记忆里的浪漫因子便被重新唤起,口琴声传递到遥远的地方,浸润人们的心田。 “口琴这个小小的乐器,牵动着老中青三代人的音乐梦想。当前口琴爱好者遍及大江南北,口琴音乐日益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替代的情怀,他们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中国大众音乐协会口琴专业委员会会长白燕生表示,本次华夏口琴艺术节的举办让琴友们有了更多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将培养更多喜欢口琴艺术的青少年走上音乐的舞台。 跨越山海,琴缘新昌 文艺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新昌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是一座兼具人文灵气和重教之风、历史风韵和时尚元素、山水诗意和饮食文化的城市。华夏口琴艺术节从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来到绍兴的“山城”新昌,琴缘结自一所百年老校——礼泉小学。 一所学校,促成一届盛会,看似机缘巧合,实则有着深厚的积累。礼泉小学自创建口琴特色教育以来,一直与国内外的口琴专家与团体开展合作,在口琴界享有良好的声誉。15年来,学校成功举办了十四届口琴文化节,先后举办大小型专场音乐会60多场,学生参加国际国内比赛与展演获得300多项奖项,是全省乃至全国口琴艺术教育的标杆,于2013年被评为浙江省口琴艺术特色学校……如今,口琴艺术教育不仅是礼泉小学一张闪亮的名片,更是新昌一道美丽的风景。 礼泉小学的校内建有绍兴市唯一的口琴博物馆,在本届华夏口琴艺术节举办前夕,学校的老师们还在苏浙沪的各个城市搜罗口琴收藏品,希望在艺术节来临之际,为博物馆增光添彩。“一位曾经拒绝过国外口琴厂家收购请求的老收藏家,这一次把自己珍藏了几十年的藏品送进了我们的口琴博物馆。他说,这几支口琴放在我家啥也不是,放在你们这里给大家欣赏,才是真正的宝贝。”杨天生告诉记者。除了各种各样的口琴,口琴博物馆里还有各种口琴杂志,以及展示口琴演变的历史长廊等,记者了解到,口琴博物馆一直向学生、教师、家长等各界人士免费开放,预约后即可前往礼泉小学参观。 在露天口琴音乐会演出开始之前,来自兰州市民勤街小学的几个学生就在老师的带领下早早地坐到第一排的观众席。随着演出开始,他们的注意力完全被舞台上的口琴表演吸引,身体则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的旋律轻轻摇摆,一直到演出结束,还恋恋不舍地不愿离去。 当被问到最喜欢哪一位口琴艺术家的演出时,民勤街小学五年级的张意涵不假思索地回答:“傅泓亮!”一旁的负责老师告诉记者,民勤街小学是一所口琴特色学校,傅泓亮曾经在那里担任了多年口琴教师,和孩子们有着深厚的感情。去年,傅泓亮调到浙江工作,通过这一次在新昌举办的第四届华夏口琴艺术节,民勤街小学的孩子们又能和傅老师见面,这让大家都激动不已。 因为口琴,天南地北的人们在美妙的乐声里重逢;也因为口琴,两座相隔千里的城市从此有了关联。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