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文化>>教研荟萃
>>正文

解读新课标 赋能新课堂——绍兴市初中语文研学共同体、赵卓青名师工作室主题活动小记
发布日期:2022-11-03 16:3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绍兴市教育局
分享:


20221031日至111日,绍兴市初中语文研学共同体、赵卓青名师工作室新课标的解读与实践主题研修活动在新昌县西郊中学举行。活动主要以专题论坛+课堂研讨+名师点评的形式开展。本次活动特邀绍兴市初中语文李水君名师工作室、新昌县初中语文学科工作室和研学共同体以及新昌县西郊中学语文组共同参加。

新课标理念的解读

本次主题研修的第一环节是新课标理念的解读,是研学共同体成员和赵卓青名师工作室学员暑期研修的优秀成果汇报。

新昌县城东实验学校张南南老师汇报的是《让实践填补知行鸿沟 》,分享了她学习新课标后的主要认识。张老师认为指出实践强调个人体验、注重情境的设置、体现综合能力。张老师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丰富的案例进行了深入具体的解读,诠释了新课标培养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积极地语言实践活动这句话。

绍兴市镜湖中学冯夙彦老师汇报的是《基于语言运用的学习任务群及其建构路径探讨》。冯老师以游泳的生活实践作比,认为语文学习只有在不断运用中才能学好语文,指出了语言运用的重要性。她结合具体的任务构建实践从何为语言运用何为学习任务以及如何建构任务和任务群三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解读。

第一环节的压轴是新昌县语文教研员俞赛琼老师对新课标的看法分享。她首先指出素养型的课程目标提出的意义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是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所以核心素养的内涵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其次分析了素养怎么落地,认为可以用三个词概括:情境、实践、综合。接着指出新旧课标两个版本学段要求的修订对比明显。最后她提到新课标中要关注到评价部分。俞老师说到研讨只是一个碰撞的基底,由此而散发出来的可以去做的、思考的、延伸的还有很多。

绍兴市语文教研员赵卓青老师对第一环节作了点评和总结:语文的意义在语文之外,但语文的教学在语文之内。指出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素养:文化自信、审美创造、思维能力,这些都不是单纯的语文学科的事,所以语文的教学应放长远,它的意义在语文之外。与此同时语文的教学必须是在语文之内的,我们要通过语文去培育文化自信,我们要重点关注语文学科思维、基于语文学科的审美,所有的语文教学应建立在语言运用实践上。

基于新课标的课堂实践

本次主题研修的第二环节是新课标理念的课堂实践,是研学共同体成员和赵卓青名师工作室学员本学期主题研修的优秀成果汇报。两位老师以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为内容同课异构,采用不同构思、切入点、侧重点进行教学设计。

柯桥区实验中学陈李老师从对新课标的认识理解,结合今年语文中考作文真题向全体教师分享了情景作文的备考策略。她首先区分了回忆真题和真实真题的异同点,并强调学生应关注真题中的情境要素,走入人物内心。其次,陈老师深入剖析写作真题的细节点,并分享情景作文策略的三个步骤:第一置身当事人处境,展开想象;第二明确表达对象,树立文体意识;第三选择合适的语言,符合语体风格。

海亮初级中学陈杨平老师的课通过关注学生当下存在的问题来进行教学设计,从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是找一找中考作文题的特点,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审题,然后是画一画通过思维的可视化,进行思维的训练,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呈现思维的漏洞。 最后是谈一谈你最欣赏的立意。本堂课让同学们通过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绘图表达,实现了在信息较多的情境任务中的作文中找到比较适恰的立意。

课堂观摩后,老师们分组进行热烈的讨论,各组代表对两个课例进行了精彩纷呈的点评。上虞区实验中学的黄溢老师主要从四个方面点评:老师能提供评价、以终为始,达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老师能提供支架、助推学生思考,比如提供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发现亮点,肯定学生;学习任务的分配非常清晰合理,能够让每个同学参与其中。诸暨市实验初中朱欣玉老师的点评围绕赵老师前一天提出的语文的教学在语文之内,语文的意义在语文之外这句话展开点评,肯定这两课体现了新课标的素养目标,两位老师都能通过实践活动教学语文,有语文的表达与交流,有语文的梳理与探究。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且在过程中有具体的方法指导。上虞区丰惠镇中学的金蕾老师根据两位老师的课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上课到底是要老师去讲,还是要去讲学生需要的。她指出只有把老师要讲的和学生需要的结合起来,学生的积极性才会高涨。最后提出了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老师提供支架,这样有操作性的格式会不会过于固定,会不会束缚学生的创意性。引发了大家积极讨论。嵊州市初级中学的连圣杰老师认为引导同学们写作的基础是情感,其次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需要支架。陈李老师的课堂以当事人的身份,置身情境展开想象,以此作为支架,从而引导学生根据关键词,揣摩还原出不同人物角色在生活情景下的情感倾向性,这个过程能具体可操作地帮助同学们发现自己行文立意的独特情感,从而找到自己独特的情感起点——“1”,而这也是同学走向n种立意解读的起点。陈杨平老师首先让他收获的是她的整体教态和教学语言,这应该是多年磨炼的成果,同时特别关注的是,她的课评价目标先行,思维导图的串联,让思维可视化,以已学知识为支架,同时细化过程指导,这堂课的内容确确实实能从课堂走向课外,是能够迁移运用的有效实践。新昌县西郊中学的潘孟妃老师认为两位老师的课给了学生写作时一个主题、立意方面思考的方向。老师优化了作文指导,激活了学生思路,关注思维,关注运用,提供的支架可操作性强。

学员们点评后,绍兴市名师李水君老师讲解了什么是情境作文,情境作文的要素包括话题、读者、目的、作者、文体。她点评陈李老师的课以情境入手,从写作角度、写作对象、写作目的、写作文体来确定并细化主题,学生很容易根据老师的指导确定主题。陈杨平老师从对象驱动、体式驱动、内容驱动、思维驱动这些方面进行发散思维教学,更注重思维教育。

绍兴市初中语文教研员赵卓青老师作最后的总结,她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堂的优点:重思维,搭支架,能整合。认为两位老师都非常注重思维的引导,教学过程中都提供了支架,而且能把新旧的知识都整合起来。也给两位老师提出了需要努力的地方:学生读题能力的引导、课堂重点的设置与节奏的把控。接着赵老师为学员详细阐释了2022年绍兴中考作文的命题思路、答题途径,给出指导课设计建议。

为期一天半的新课标专题讨论会于 2022 11 1 日下午圆满结束。本次研修活动围绕主题展开,环节紧凑有序,交流积极热烈,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性交流。相信全体学员将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在语文教学这片广阔的海洋中,不断聚力前行!(供稿:梁浙铭  赵卓青)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