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融入,让课堂多些“红色味道” | ||||
|
||||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上虞区城东小学等9所林建锋名校长工作室成员校共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党史融入各门学科教学中,所有任课教师都成了“党史宣讲员”,有效助推“童心向党”。 “大阅兵中的巨幅国旗竟然是用神舟飞船返回着陆的降落伞技术制造的,那么火星探测车上的小小国旗是什么材料呢?”这几天,城东小学三(2)班的同学们个个成了“小小研究员”,眼里满是渴求知识的眼神。 “近段时间三年级正学习地球月球太阳章节,我们把党史知识融入日常教学中,展示中国骄傲与自豪,孩子们乐在其中。”科学老师傅蒋告诉记者,在他的《三面特殊材料制作的国旗》课程设计中,用国旗巧妙地将大阅兵等党史串联起来,既让孩子们学习了党史,也掌握了太空环境、材料特性等科学知识,感受党员不怕挑战不惧牺牲、不断取得科技突破的伟大精神。 “要想让孩子们学好党史,就要拉近历史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孩子们把党史看在眼里、听在耳边、记在心上。”教育部领航工程林建锋名校长工作室负责人、省特级教师、城东小学校长林建锋表示,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工作室9所成员校的校长们就开始讨论:怎么样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少年儿童的血脉。大家一致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将党史融入各门学科教学中,实现爱党爱国的必备品格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双提升。 为了真正实现浸润式教学,林建锋名校长工作室组织60位名优骨干教师,经过2个月的专业化探索,开发了涵盖小学各个年级和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11门学科的62节示范性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通过对各门学科课程内容进行再设计,将课程内容与党史有机融合,让所有任课教师都成为“党史宣讲员”,所有学科课程都上出“红色味道”。 在篮球场上,四(1)班的体育课变成了红军长征中“勇取娄山关”的情景再现。孩子们飞速地完成躲避障碍物、倒挂单杠前行等闯关活动,顺利攀绳索“跨越天堑”。这些身临其境的创新游戏让每个参与的孩子乐此不疲,也体会到了革命先辈的艰辛与不易。谭杭飞老师说,让孩子们在运动中领会革命精神,敢于啃硬骨头,达到了学习党史知识、锻炼学生体能意志的效果。 美术课上,党史故事变成了孩子们画笔下的“党史连环画”,4位学生还合作完成了《长征》主题绘本。“为了画出满意的作品,孩子们会更主动地去搜集、梳理党史知识,这种主动学习和生动创造是十分宝贵的。”老师李迎辉说。 此外,在林建锋名校长工作室成员秀水小学宣峰老师团队开发的《长征中的比例尺》《飞夺泸定桥里的数学》等数学课上,同学们不仅仅是在解题,更像是在与革命先辈们“并肩作战”。英语学科也能融入红色元素,城东小学的赵玲萍团队带领孩子们学习了英文版的《小英雄雨来》,用英文讲述耳熟能详的红色故事。 “随着课程资源的逐步开发,各成员校的党史学习教育更加深入,还提升了学校教师的教科研创新能力和各成员校的课程开发和研究专业化水平。”林建锋表示,在9所成员校试教的基础上,课程组将继续精心打磨,并向全国公开发布所有示范性课程资源,引领更多学校、更多教师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进行浸润式党史教学,让红色基因融入到少年儿童的血脉里。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