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动态>>本地新闻
>>正文

越城区以教育人内融外援促进民族团结
发布日期:2021-05-25 14:3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绍兴市教育局
分享:


近年来,越城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关于民族团结的工作要求,高度重视区内外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工作,通过做好承接、融合、援助等三篇文章,实现区域内少数民族学生安心就学、快乐成长和教育对口帮扶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共享发展的良好局面,谱写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守望相助心连心”的教育新画卷。主要做法是:

一、做好承接文章,实现安心就学

(一)接纳每位学生。越城区现有中小学65所,其中小学48所、初中1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有少数民族学生2795人,占全区中小学生数的3.5%,主要有回族、苗族等17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北海小学教育集团、第一初级中学等56所中小学校。所有符合越城区招生条件的施教区学生、借读生、随迁子女“绿卡生”,不区分民族,都可以根据“公民同招同录、相对就近、免试入学”等原则,进入相应学校就读,每一位适龄儿童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受教育的权利。

(二)享受每项政策。学校详细了解并尽力照顾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饮食习惯,规避禁忌,满足一些特定需求。教育部门协同民宗局、各街道开展各类结对帮扶工作,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提供“爱心餐”等服务,年均资助少数民族学生1200余人次,资助金额达47.7万元。畅通少数民族随迁子女初中、高中升学通道,与本地学生一同参加中考,并在本区域高中就读及参加高考。近三年来,共有2100余名少数民族学生直升初中,600余人在本区域参加高考。

(三)关注每次发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在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同时,特别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学习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组织推荐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活动时,统筹考虑少数民族学生参与情况,并进行精心辅导。在少数民族子女中考加分政策实施期间,及时提醒学生自主申报,并做好政策解读、资料提交,以及志愿填报等相关指导。留心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观察其与周围同学融合相处情况,引导培育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二、做好融合文章,实现快乐开心成长

(一)课程融合。深入挖掘民族团结教育素材,紧密结合社会、语文、数学、科学、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教学机会,有机渗透民族团结教育。自主开发《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等一批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让各民族学生共同认识各民族的历史发展、生活风俗、独特文化等,增进民族交流,培养各民族学生间的感情。在学校“课程超市”中设置民族团结课程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成为广大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特色、增进民族融合的新的窗口。

(二)活动融合。开展“走进家乡”主题研学活动,少数民族学生整理借助图片、视频等素材,介绍交流各自家乡的风土人情。开展民族游戏运动会和游园活动,共同参与黎族跳竹竿、哈尼族抽陀螺、汉族滚铁环、彝族跳火绳等,领略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开展精品绘画和小报展示活动,共同描绘“我与少数民族伙伴一起读书”的美好场景。开展“民族英雄”故事演讲比赛,增强民族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在艺术活动中,展示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或节目,如表演傣族孔雀舞、蒙古舞等。在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我们是一家人”“手拉手,心连心”等联谊活动。

(三)文化融合。以宣传烘托氛围,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和热爱祖国的宣传教育,制作宣传栏及班级板报展示各民族民风、民情和民俗,开展“不同民族,同种语言”的主题班会、民族知识竞赛等,向家长宣传民族政策法规,形成家校合力,拓宽民族团结教育范围。以文化促进融合,将民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如群英小学建成民族文化大观园,集中展示56个民族独特的游戏、歌舞、民俗等多元文化资源,让各民族学生记住乡愁,了解各民族地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三、做好援助文章,实现共享发展

(一)多点位承担任务。近年来,越城区与省外西部地区的四川马边县、西藏比如县、新疆阿瓦提县、青海大柴旦行政区和省内的丽水市景宁县都建立了结对关系,承担教育帮扶任务。这些对口支援地区,主要涉及彝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畲族等6个少数民族。截至目前,越城区共派出69位名优骨干教师赴上述地区开展支教帮扶工作,先后涌现出2户教师家庭偕同子女举家到四川马边县支教的感人事迹,1位支教教师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接受表彰。

(二)多形式开展工作。支教教师在承担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结合原派出学校的特色课程和自身特长,开展特色培养,形成微型“百草园”等一批特色课堂模式;建立8个名师工作室团队,推出“月挂牌示范课”“日推门公开课”制度,展示导师课堂风采、“问诊把脉”学员课堂;建立示范班建设机制,创办由支教名师领衔的“元培班”“鲁迅班”等五大“名班”,传授班级管理经验。成立新疆阿瓦提鲁迅小学,共享鲁迅文化和教育教学经验。构建“互联网+”平台,同步开展课堂教学和课题研讨活动,涵盖21所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惠及700多名当地教师。先后接收12批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教师143人来越城区挂职学习。

(三)多角度实施关爱。每位支教教师结对1至4名学生,进行经济补助、学习辅导等形式的帮扶;主动收集问题,与援藏、援疆等指挥部和越城区有关部门联系,协同解决学生御寒衣物捐赠、“阳光爱心洗衣房”建造、课外书籍订阅、体育器材配置、防疫物资提供等一系列难题。凝聚越城学校师生力量,通过书信往来、捐书捐物等活动,构建“一个人带动一群人,再帮助一批人”的结对模式。接收马边县42名中职学生到绍兴中专就读,实行住宿费减免、校服费减免、核酸检测免费等优惠措施,并与他们共度彝族年等特殊节日,安排在当地企业实习、工作。(越城区教体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