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双管齐下”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 ||||
|
||||
今年来,该市联合开展检查136 次,发现问题机构332 家,取缔关停68家,限期整改230家,规范审批34家,公布机构白名单1033家。 “刮骨疗毒”促规范。一是实行记分管理。总分12分,实行年度累计制,按照违法违规性质程度量化扣分,累计扣6分进行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累计扣10分进行警告并则停业整顿,累计扣12分注销办学许可证,对限期整改不及时加倍扣分。二是实行网格管理。纵向建立市(县、区)—镇街—社区三级联动综合治理体系,利用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和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全方位、多层次实行监督管理;横向依托镇街“四个平台”建设,利用社区、物管和网格化联络员完善网格管控,加强日常监管。三是实行月通报管理。各区(县、市)按月上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工作月报,市级根据月报进行研判把握监管重点,结合检查结果实行治理信息月通报机制,及时反馈治理进展情况。联合市、县(区)新媒体中心,及时公布合法培训机构“白名单”,披露非法培训机构“黑名单”。并将信息同步更新到全国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 “刀刃向内”促提升。一是强化公约自律。各区、县(市)均成立校外培训机构协会,出台《培训机构行业自律公约》,对非法经营办学、非法无证从教、超纲提前增负、超周期收费等划清红线,对配合部门媒体监督,抵制知识侵权,杜绝恶意竞争亮明底线。对业内违规收费、宣传和招生机构,协会评议一票否决。二是强化督促引导。协会提供办学咨询和从业建议服务,牵头邀请专家,组织消防、安全、教育等专题培训,引导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定期开展行业内部办学交流活动,强化机构之间相互监督和借鉴。三强化业务提升。协会组织培训机构教师深入校园参加教研活动,突破校内校外壁垒,开展教学观摩研讨,着力提升培训机构教师专业素养。对拒绝参与交流与提升培训机构,协会将列入“黑名单”。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