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校园文化>>教研荟萃
>>正文

从季羡林高考数学仅考4分所想到的
发布日期:2015-11-18 15:0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绍兴市教育局
分享:


笔者看到一篇文章:1917年,一位考生参加北大的入学考试。胡适阅卷时兴奋地说:“我看了一篇作文,给了满分,希望学校能录取这位有才华的考生。”可校委们查看这位考生的成绩单,数学成绩是零分,其他各科也平平。取弃之际,蔡元培校长力排众议,破格录取他。11年后,他31岁执掌清华大学。他就是罗家伦。

巧得很,罗家伦任清华大学校长次年招生考试时,一名考生国文和英文考得非常好,只是数学成绩不及格。他亲自把这位考生叫到校长室谈话,之后特准其入学。这位考生就是钱钟书。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招生考试,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出了两个作文题:一是《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一是《杂感》。两题任选一道,一位考生把两题都做了。其中第二篇文章只有3句话,闻一多咏诵再三拍案叫绝,破例给了他98分的高分。那年他的数学考了零分,还是被青岛大学文学院破格录取。他就是著名诗人臧克家。

1930年他报考北大时,国文、英文得了满分,数学考了零分,北大不予录取。他不甘心,又转考清华大学,结果国文、英文又考了100分,数学依然是零分。清华大学经过慎重考虑,毅然决定破格录取。他果然不负众望,后成为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明史专家。他就是吴晗。

钱文忠教授在撰写《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时,知道季老小时候学习严重偏科。他先是问季老本人当年高考时数学考了多少,季老只说“很低的”,其他并不多言。钱文忠查了清华大学的档案,发现季老数学只考了4分,且他的第一志愿居然是数学系,真是令人难以想象。

嗨,看了这些例子,内心真有说不出的滋味。一个人学文学理,由于种种原因,常常有高低之分,差距有时还会很悬殊,关键是当事者(伯乐们)如何对待这些奇才、怪才,这些考生看起来总分远远不及全能“状元”,但如果我国教育制度大胆改革一下,不拘一格降人才,说不定5年、10过后,又是一个罗家伦、钱钟书、臧克家、吴晗、季羡林出现。但愿教育改革来的猛烈些吧!(诸暨市浣东中心小学 方颖达)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