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动态>>本地新闻
>>正文

落实“双减” 注重“双提”——上虞区崧厦街道中学探索“双减”背景下教育教学新样态
发布日期:2021-12-01 13:3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绍兴市教育局
分享:


提升学习效率 答好品质教育“基础题”

近日,上虞区崧厦街道中学数学教研组活动中,教师们围绕“提升课堂效率”主题,就如何布置作业、如何开展作业辅导等环节展开热烈讨论,各抒己见。

“双减”政策落地后,教师如何打造“有效课堂”,如何提升课堂效率?该校鼓励教师在备课、课堂管理、学法指导等“基础题”上积极开展有益尝试。学校要求:备课组实行单元主题备课,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鼓励每位教师上好“四课”,即上好“家常课”,提倡“串门课”,实行“推门课”,亮出“教研课”;课堂问诊活动中,设置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练习等不同观察点,确保教研活动高质高效。

“‘双减’工作的难点,是在减负前提下不减教师工作积极性、不减学生学习热情、不减学校教学质量。”崧厦街道中学负责人表示,学校将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创新答好品质教育‘基础题’,激励教师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跨越,从而实现减负提质,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考虑到教师不同成长阶段发展重心有别,学校倡导教师成立“帮扶联动”式学习共同体,组织实施覆盖全体教师校本培训的“四大工程”,即“青蓝工程”“起航工程”“骨干工程”和“领航工程”,分别对应职初教师、成熟型教师、区域与市级骨干、专业名师。“四大工程”打破了学科边界,立足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优势与潜能,精准施策,充分激发教师专业成长内生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作业布置上,教研组、备课组统筹规划,班主任、科任教师协调控制,精心选择作业内容,根据学情设计《学生分层作业手册》,科学布置分层作业、靶向作业,薄弱学生以稳固基础为主、优秀学生以难点突破为主,实现个性化作业精做,减少机械重复作业;精准分析作业完成质量,靶向讲解作业重难点。

如何化解学困生学习上的困难?学校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组建以各班文化课教师为主体的课后辅导团队,轮流参加晚自习管理,适时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补习辅导与答疑解惑,做到“作业不出校,难题不回家”,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系列举措出台后,家长已明显感受到孩子减轻作业负担后的变化:“夜自修结束以后,孩子回家就不需要再做作业啦!孩子比以往多了1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减轻课业压力  补齐素质教育“加分项”

初冬早上,天刚蒙蒙亮,校门口就已经聚集了不少来送孩子上学的家长。这对学校而言,是个新课题!

崧厦街道中学是上虞区最大的一所乡镇初中。学生家长很多从事农业、手工作业,或在企业工作,多数家长要起早干农活,不少小企业开工较早,于是出现了家长为了赶早班提前把孩子送到学校的情况。“双减”背景下,如何破解这一新课题?

探索特色早间管理服务,不加课业负担,加学生增强素质活动!学校因时制宜、因情施策,通常在6时40分开放校门,由班主任或体育教师带领,组织学生参与排球、篮球、跳远、长跑等训练活动;7时30分左右,在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带领下,学生们回教室开展自主阅读。

“我的工作单位与学校离得较远,早点把孩子送到学校参加早锻炼,不仅他的体质得到提升,我们也可以安心去单位上班。这可多亏了学校的贴心之举!”家住祝温村的王先生这样表示。

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学生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参与锻炼的症结,学校以“体育锻炼+社团活动”的方式,落实每天阳光体育一小时,实施学生体质刚性管理。如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素养操比赛、排球基本功测试、班级3V3篮球赛、拔河、跳绳、踢毽比赛等各项活动精彩纷呈。由此,学生们在锻炼中磨炼意志,在运动中拥抱快乐,在协作中唤醒积极因子。

在课后服务管理中,学校实行“菜单式”课程项目推进制度,统筹安排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每周利用两天课后服务时间开展社团活动,以社团活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好特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愿选择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书法、绘画、舞蹈、合唱、手工制作等社团活动,极大地活跃了校园艺术和文化氛围,进一步助推素质教育和“双减”工作落实。

“我校地处中国伞城,绝大多数家长靠农业、手工作业劳作和企业工作谋生,劳动教育有着天然的优渥土壤。”学校德育分管领导介绍,本学期以来,学校持续推动劳动教育等实践活动,组织校务劳动,如开展“卫生死角大家找”、劳动教育主题征文、科技创新作品展等活动,并根据劳动成果展示评选劳动实践之星、劳动优秀班级等;鼓励参与家务劳动,如开展“今天我当家”孝亲活动、“晒劳动”打卡最美学生榜单等,推动劳动教育向家庭延伸;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如开展文明礼仪督导、敬老爱老活动,评比出最美劳动实践小队等,整合家庭、学校、社区资源作用,积极探索“以劳育德、以劳促智、以劳健体、以劳树美、以劳创新”特色育人新路径,引导学生将劳动行为转化为技能,将劳动意识转化为态度,将劳动实践转化为习惯。


盘活教育资源 打破课堂边界“不设限”

近日,崧厦街道中学团委组织部分学生会成员前往劳动实践基地——天玮伞业,开展“伞文化”研学之行。

在雨伞制作车间,学生们零距离观摩了成品伞的加工流程,从裁剪伞布、组装雨伞骨架、机缝、卷伞、检验到装箱,整个流程一一观察。接着 在师傅们手把手指导下,学生们亲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把成品伞。

本学期以来,学校顺应“双减”要求,着力盘活教育资源,延伸课堂教学,积极探索课后服务多种可能性,整合课堂学科素养和课堂外综合素养有机融合。结合周边伞企集聚优势,学校创设伞业实践基地,定期引导学生研学伞业文化,体验伞城人风雨走天下的精神,进一步丰富课余生活;引入社区公共资源,提供场地、搭建平台,如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学校、参观吕家埠红色教育基地、赴祝温村研学农事等。

为解决双职工家庭周末“带孩子难”的痛点,学校倡导建立“学伴小组”,学生们以同班级、同年段、同小区(村)或共同爱好等为主要考量因素,组建村级(社区)学习小组,每周由1位学生轮流担任组长,其家长则作为志愿“校外辅导员”,协助小组长共同筹划安排,担当起周末“共享父母”的职责,学生们携手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成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