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评价杠杆,撬动绿色质量 | ||||
|
||||
最近,笔者拜读了《浙江教育报》的一篇文章,题目是《雪化了,可能就变成了春天》,读后很受启发。文中提到一个例子:小学一年级在一次考试中,其中有这样一道题:“雪化了变成了什么?”有一个孩子答“雪化了变成春天”,这么充满想象力的浪漫答案,教师判他错!因为标准答案是“化成了水”。 “如果改变评价方式,这就可能是个绝佳的答案。”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办公室主任方张松说,“以前答案都是专家定的,以后专家会根据孩子的回答作调整。只要孩子的回答能自圆其说,有理有据,就可得分。” 据报载: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小学语文教师布置的作业中客观题多、主观题少。也就是说,让孩子记忆、背诵、抄写的占95%,而培养开拓思维、鼓励创造性的开放题很少。而高认知能力和高品质思维,必须通过主观题训练才可以提高。各级各类考试的命题中也有这样的现象。目前,考试评价改革包括学考、中考、综合素质、作业等。所以,教育质量要关注学习质量、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等。 临近期末,各街道中心学校又要开始对各个学校学生进行期末总结评比,笔者以为,再也不能以老眼光看新问题了,头脑中要更新教学评价标准,对每所学校每个学生一个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促进各校每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除学习成绩评价要改进,对体艺评价也要跟进。评价一所学校,看这所学校课外文体活动、体艺2+1项目、“每天开展阳光一小时体育锻炼”是否常态化进行。一年中怎样的孩子是好学生,不能是单一的评价;怎样的教育质量是高的,不能仅仅看学业成绩,必须多维度综合评价。浙江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就关注包括学生学习状况、学生综合素质、影响学生发展的相关因素等3个维度、12个指标、27个指数。平时人们最关注的学业成绩只是其中一个指标,在成绩的背后更应该关注睡眠时间、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情绪等相关因素。据记载:上海的PISA考试成绩位居世界第一,但背后付出的是严重缺少的睡眠和较重的学业负担诟病。 “不用成绩,不用升学率,我拿什么判断学校的好差?”有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最近“浙江实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解决了我们的难题。”确实,实行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评价区域、学校、学生的标准都会改变,评价从重结果改为重过程,从重诊断变得更重改进,从重横向比较改为重纵向比较等。 教育的综合改革也不是单一的,必须“课程、教学、评价、考试”四个轮子一起转。如今,课程、教学、考试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而评价正是一个撬动教育改革的最好杠杆。但愿新年中,教育界的同仁对教育评价有一个共识。(诸暨市五一小学 方颖达) |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